NEW SEMESTER 2023
开学啦
开学来得太快
就像龙卷风
最近家长们最期待的事情
莫过于神兽归笼
从“休息”模式到“学习”模式
您的孩子准备好了吗
对于不少家长来说
开心之余又有些担心
听说开学季=生病季?!
不少孩子一开学,身体就亮起了“红灯”
孩子抵抗力差,一开学特别容易生病
有时班里一个孩子生病了
其他孩子也会接二连三地生病
这是为什么呢
为何孩子开学就生病
家长们又如何应对呢
隆小宣整理了干货
一起来了解一下
为何孩子一到开学就生病?
开学时正值季节交替,各种病菌开始加速繁殖,早晚温差大,外加孩子自身免疫系统不够完善,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。
学校集体活动、上课、吃饭等等都在同一个空间里,一旦有小朋友生病就容易交叉感染。
很多家庭把孩子照顾得非常精细,使孩子处于一个“无菌状态”,加之孩子本身抵抗力比较弱,且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极易造成“病从口入”。
人类在两三岁时开始接触各类病毒并产生各种抗体,刺激免疫细胞活化,这是一个自然规律。若这段时间一直严密保护,反而不利于正常免疫系统的建立!
开学后,孩子们离开熟悉的家人和环境,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新环境的适应,饮食习惯、睡眠作息的改变等都可能让孩子们他一时适应不了。
由于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,就可能出现喝水少、挑食、偏食,甚至消化功能紊乱、睡眠缺乏等情况,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。
常见的开学病有哪些?
潜伏期短、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。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,高热,体温可达39~40℃,伴畏寒,发热可持续2~3天,全身肌肉、关节酸痛不适,常有咽痛、干咳,鼻塞、流涕等。高发时间春冬季,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,各学段均易感。
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。一旦发现,及时就医。
传染性很高,首发症状出现3~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,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。主要症状为发热、红色斑丘疹,并伴有咳嗽、流涕、流泪、畏光、咽痛、全身乏力等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发病高峰期是3—5月份,以8个月以内的婴儿、7岁以上学龄儿童、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及成人为易发人群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。感染性强,以胃肠道症状为主,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上吐下泻”,包括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可伴有发热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,往往在学校、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,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物品、空气等传播。
儿科医生提醒
如何应对开学病呢?
1
按时接种疫苗:是预防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,可有效避免如水痘、麻疹、手足口病、流感等传染病。
2
养成良好卫生习惯: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步骤,养成饭前、便后、外出回到家后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,勤洗手、勤漱口,咳嗽喷嚏时要注意掩口鼻等,这些小细节都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间的交叉感染。
3
积极参加户外活动:可以促进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长发育,强健体魄,提高孩子的免疫力。
4
及时关注心理健康:学业压力繁重常常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。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、多交谈,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动态,进行正面引导。
孩子们上学后有一个适应期
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
帮助宝贝一起度过难关哦